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措施

有限空间常发生的5类事故和8项安全管理措施(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00:09 查看人数:36

有限空间常发生的5类事故和8项安全管理措施

第1篇 有限空间常发生的5类事故和8项安全管理措施

一、有限空间作业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1、物体打击

许多有限空间入口处往往设有作业平台,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其安全意识不强,监护人监护不到位,在传递工具或打开窨井盖、釜盖等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伤害。

2、中毒或窒息

大多有限空间需要定期进入进行维护、清理和定检。与这些设备连接的有许多管道、阀门,倘若安全措施不落实,未打盲板,阀门内漏,置换、通风不彻底,氧浓度不合格,往往给有毒有害物质和窒息性气体以可乘之机,滞留在有限空间内致使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也有一些窨井、地窖、化粪池等在发酵菌的长期作用下,有毒气体产生、聚集,致使作业人员中毒。

3、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有限空间内作业条件比较复杂,如凉水塔、聚合釜内设有喷头、支架、搅拌器以及一些其它电气传动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误操作、安全附件不齐全以及风力、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

4、触电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往往需要进行焊接补漏等工作,在使用电气工器具作业过程中,由于空间内空气湿度大电源线漏电、未使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选型不当以及焊把线绝缘损坏等,造成作业人员触电伤害。

5、爆炸

由于通风不良,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挥发的可燃气体在空间内不断聚集,当其达到爆炸极限后,遇明火即会发生爆炸,造成人员、设施的损害。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在进行有限空间检维修作业过程中,严格办理各类作业票证,针对每一项有危险性的作业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项目负责人、监护人以及各级安管人员要各司其职,确保安全控制措施落实以后进行作业。

1、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阀门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阀门进行隔离。作业前应切断所有与设备相连的动力电,并在操作按钮上悬挂“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确保氧含量19.5%以上,并进行彻底清理,对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进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用压缩空气进行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持续向有限空间通空气,防止罐内缺氧。定时检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每小时分析一次,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3、作业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有限空间入口周围的工器具,确需递送工器具时要用绳索吊送,严禁上下抛掷。进入有限空间的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灯具和工具。

4、有限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使用小于等于36v的安全电压,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使用小于等于12v的安全电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保证线路绝缘良好。

空气呼吸器

5、现场要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必须是无职业禁忌症的健康人员,酒后或带病人员严禁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6、进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严格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如果作业人员晕倒,也可在**时间内实施抢救。有限空间内登高属于特殊登高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将安全带挂钩挂在合适的位置(注意不要挂在传动设备上),符合高挂抵用的使用要求。

7、进有限空间内进行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能进有限空间内实施抢救。

8、不准向有限空间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使用电气焊作业时,焊具必须安全可靠,完整无损,使用气焊割具时,随用随放,用后立即提出罐外,严禁在罐内存放。电焊机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保持焊机的干燥和清洁,电源线和接地线符合使用要求。

9、有限空间内存在的有毒有害物料确实无法处理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第2篇 电气安全管理事故防范措施

针对近期大、小甲醇厂发生的电气事故,机动部组织相关单位电气人员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为确保各单位供电安全可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电气事故再次发生,机动部提出以下六项预防整治措施和对策,以加强全公司电气安全管理:

1.完善电气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公司机动部已对《电气及电气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了统一的电气专业管理要求,将由公司体系办审核发布。各生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项电气管理制度、工作记录。如,建立测温管理制度及记录,补充巡检的具体项目标准及要求;对全厂高、低压柜定期切换检修制,定期强制性检修制等。要求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2.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1)对甲醇厂主变进行改造更换,与大甲醇及聚甲醛的主变同型号,同容量,使301、301a、301b主变互为运行及备用。7月底甲醇厂拿出方案。

(2)督促大甲醇项目尽快完成301与301a的10kv段联络柜及线路安装、试验工作,可提高大、小甲醇厂供电可靠性及电力主设备检修的灵活性。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3)对二甲醚临电线路进行改造,公司机动部将协调,重新选择电源点,彻底消除临电线路故障对大甲醇厂安全生产造成的威胁。此项工作计划在8月底以前完成。

3. 加强继电保护管理,防止误动、拒动

按公司机动部的工作安排,除甲醇厂保护定值计算正由烯烃公司协助、计划7月10日前完成外,其它各单位均完成了本年度保护定值核算和保护校验计划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成立相应的继电保护班固定专人对装置保护整定,效验、改造、检修及更换设备强化管理。确保装置的各类保护安全、可靠。

针对甲醇厂303变电所失电造成全厂停车事故暴露出的隐患,各单位要充分重视低压保护装置的校验工作,要求尽早利用设备切换和检修时机,逐批对所有重要的低压保护装置进行校验,此项工作应在10月底以前完成。

4. 提高对化工装置区低压、辅助设备的风险认识,采取防晃电技术措施

各单位应组织工艺、电气、仪表技术人员,着手对全厂用电设备进行分级,列出一级负荷设备明细,采取措施确保出现晃电事故时设备短时间内不跳车。对大机组和重要机泵的润滑油联锁系统进行优化,增加跳车延时,适当提高辅助油泵联锁启动设定值。根据技术资料对比及甲醇厂的试验结果,对重要的低压设备使用防晃电接触器,简便且效果较好,各单位应尽快采用。同时,各单位应编制、完善晃电、失电应急处理管理规定与调度管理办法,组织培训学习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此项工作在8月底以前完成。

5. 更新淘汰落后的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

按集团公司电气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单位应对照标准,消除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完善电气设备的防护及各类保护装置;通过检查,对在用的淘汰落后设备、国家明令禁用设备、不具备五防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气设备进行统计,7月底之前报公司机动部审核汇总,上报公司及集团公司,进行更新。

6. 增强电气技术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电气队伍素质

针对部分单位电气人员新员工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大、小甲醇厂等单位电气人员岗位编制进行重新审核,招聘一批熟练电气人员,尤其是熟练掌握电气试验、二次安装调试、保护校验的人员。公司机动部在7月上旬将组织abb公司电气专家举办低压配电设备维护、调试专题讲座、培训。以后根据各单位电气管理、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联系、组织培训。各单位要对电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实战性的培训。各单位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上报机动部协调安排。各类电气操作人员必须适合于现场操作需要并持证上岗,消灭无证上岗。

公司机械动力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3篇 电气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措施

针对近期大、小甲醇厂发生的电气事故,机动部组织相关单位电气人员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为确保各单位供电安全可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电气事故再次发生,机动部提出以下六项预防整治措施和对策,以加强全公司电气安全管理:

1.完善电气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公司机动部已对《电气及电气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了统一的电气专业管理要求,将由公司体系办审核发布。各生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项电气管理制度、工作记录。如,建立测温管理制度及记录,补充巡检的具体项目标准及要求;对全厂高、低压柜定期切换检修制,定期强制性检修制等。要求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2.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1)对甲醇厂主变进行改造更换,与大甲醇及聚甲醛的主变同型号,同容量,使301、301a、301b主变互为运行及备用。7月底甲醇厂拿出方案。

(2)督促大甲醇项目尽快完成301与301a的10kv段联络柜及线路安装、试验工作,可提高大、小甲醇厂供电可靠性及电力主设备检修的灵活性。此项工作在7月底以前完成。

(3)对二甲醚临电线路进行改造,公司机动部将协调,重新选择电源点,彻底消除临电线路故障对大甲醇厂安全生产造成的威胁。此项工作计划在8月底以前完成。

3. 加强继电保护管理,防止误动、拒动

按公司机动部的工作安排,除甲醇厂保护定值计算正由烯烃公司协助、计划7月10日前完成外,其它各单位均完成了本年度保护定值核算和保护校验计划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成立相应的继电保护班固定专人对装置保护整定,效验、改造、检修及更换设备强化管理。确保装置的各类保护安全、可靠。

针对甲醇厂303变电所失电造成全厂停车事故暴露出的隐患,各单位要充分重视低压保护装置的校验工作,要求尽早利用设备切换和检修时机,逐批对所有重要的低压保护装置进行校验,此项工作应在10月底以前完成。

4. 提高对化工装置区低压、辅助设备的风险认识,采取防晃电技术措施

各单位应组织工艺、电气、仪表技术人员,着手对全厂用电设备进行分级,列出一级负荷设备明细,采取措施确保出现晃电事故时设备短时间内不跳车。对大机组和重要机泵的润滑油联锁系统进行优化,增加跳车延时,适当提高辅助油泵联锁启动设定值。根据技术资料对比及甲醇厂的试验结果,对重要的低压设备使用防晃电接触器,简便且效果较好,各单位应尽快采用。同时,各单位应编制、完善晃电、失电应急处理管理规定与调度管理办法,组织培训学习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此项工作在8月底以前完成。

5. 更新淘汰落后的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

按集团公司电气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单位应对照标准,消除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完善电气设备的防护及各类保护装置;通过检查,对在用的淘汰落后设备、国家明令禁用设备、不具备五防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气设备进行统计,7月底之前报公司机动部审核汇总,上报公司及集团公司,进行更新。

6. 增强电气技术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电气队伍素质

针对部分单位电气人员新员工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大、小甲醇厂等单位电气人员岗位编制进行重新审核,招聘一批熟练电气人员,尤其是熟练掌握电气试验、二次安装调试、保护校验的人员。公司机动部在7月上旬将组织abb公司电气专家举办低压配电设备维护、调试专题讲座、培训。以后根据各单位电气管理、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联系、组织培训。各单位要对电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实战性的培训。各单位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上报机动部协调安排。各类电气操作人员必须适合于现场操作需要并持证上岗,消灭无证上岗。

公司机械动力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4篇 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安全管理措施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作面概况

e3306是我矿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面长163.583m,平均推进长度338.229m,根据面长、预测放煤回收率以及结合矿井的提升能力,工作面月推进度小于50米,回采速度慢,端头顶煤厚回收率低,采空区有遗煤,极易发生氧化自燃。

1、采空区遗煤情况

e3306工作面其上部为e3202、e3201、e3106、e3103工作面采空区,回采时留有0.1—1.2m不均的遗煤。(见附图)

2、顶煤情况

一分层回采后剩余煤层平均厚度6.2m,二分层回采后剩余煤层平均厚度4m,其具体回采区域见附图。本工作面机采高度定为2.2m,平均放煤高度为1.8m,平均采放比为1∶0.82。

3、地质条件

e3306工作面位于二分层e3201、e3202采空区下方,北邻e3305采空区,根据附近e3301、e3202、e3305面采掘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回采期间将揭露三处断层。由于工作面沿底布置,预计断层对工作面回采会有一定影响,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加强顶板支护,确保支护质量。

4、煤质化验结论

通过煤质化验鉴定所采3层煤有自燃发火倾向,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4天。出现co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出现c2h4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出现c2h2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

二、超前准备,确保正常回采

针对杨庄矿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公司、矿领导高度重视,对三机配套、后溜改造、放顶煤工艺、最大化的顶煤回收等召开了多次讨论会,并认真总结e3307工作面回采经验。初采前应加强设备及运输系统的磨合,制定工作面正常推进的激励措施,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加大月推进度,让采空区内氧化的遗煤及早进入窒息带,真正落实“采煤与防火同步进行”的理念。

三、防灭火预测预报

煤层火灾早期预报是通过人体感觉或运用仪器分析检测煤层自燃的气体成分,能够准确、适时地进行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报,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煤层火灾的措施,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束管监测系统:工作面从开切眼回采15m后,开始在工作面两端头向顺槽内敷设束管80m,以后工作面每推进30m后重新敷设80m,依次循环。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安设束管探头并与束管检测系统连接。

2、监测监控系统:工作面回风巷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各一台。

3、人工检测:对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中co、c02及温度每班至少检测两次,每周取样化验进行对照。

4、防灭火预测预报要求:

以co、co2作为标志性气体,并辅以c2h4、c2h2来掌握煤炭的自燃情况,co的出现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c2h4的出现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c2h2的出现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应该采取积极的防灭火措施。

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红外线辐射式)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检查。所有检测分析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记录薄内,每周至少测定五组数据,并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发现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燃发火预报。

四、注浆防治煤层自燃

e3306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形成完善的注浆管路系统。注浆防火的原理:浆液进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下来,充填于遗煤裂隙中间,能够有效的封堵裂缝漏风,包裹遗煤,隔绝了遗煤与氧气的接触,切断了遗煤氧化的反应过程,而浆水能增加遗煤的外在水分,抑制氧化过程的放热。

1、管路敷设

⑴ 注浆管敷设路线:从东翼回风大巷注浆硐室的注浆管中引出,经东翼一号回风联络巷→东翼采区运输巷南→e3202安装联络巷→e3306运输联络巷→e3306轨道(运输)顺槽→e3306工作面,轨道顺槽管径为φ108mm,运输顺槽管径为φ89mm,敷设时必须按标准吊挂或垫高。

注浆管敷设时,在e3306轨道及运输顺槽开门口各安设一个闸阀,沿两顺槽接设至距工作面切眼约60m处停止,并各在末端安装一个闸阀。e3306两顺槽中间低洼点设放浆阀门。

另在工作面架后敷设一路32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工作面洒浆注浆专用。

⑵ 注浆方法:由地面注浆站集中制浆,采用静压注浆方式向工作面送浆,具体采用埋管注浆的灌浆方法。

⑶ 工作面开切眼及停采线处在工作面内敷设一路全长注浆管,进行埋管注浆,注浆管管径不小于50mm,每3m左右设一个出浆口。

⑷e3306轨道(运输)顺槽敷设注浆管路对两端头进行埋管注浆,注浆管管径不小于50mm,从切眼开始敷设第一路注浆管,第二路距第一路约40米,一、二路注浆管为工作面全长敷设,以后每隔30米两顺槽各敷设一路,注浆管每3m左右设一个出浆口,在敷设第四路时开始对第二路进行注浆,第二路管注浆后不再延接,如此循环。具体敷设情况见附图。

2、注浆机:注浆前将位于泵站附近的注浆机出浆口与轨顺注浆管路连通,向采空区注浆时如果出现跑浆溃浆应启动轨道顺槽内的煤矿注浆机并添加胶凝剂,添加量为注浆量的0.05%~0.1%,按每小时1~2袋。

3、注浆量计算

q=k×a×l×h×b

q——每循环应注浆量(m3)

a——工作面面长(m)

l——埋管间距(m)

h——泥浆沉淀的厚度(m)

采空区取h=0.025m;停采线、开切眼取h=0.05m

k——采空区冒落表面不均衡系数, k=1.0~2.2,取k=1.6

b——浆液水土比之和

停采线、开切眼注浆量:q=k×a×l×h×b

=1.6×164×30×0.05×4

≈1575m3

轨道顺槽、运输顺槽不再考核注浆量,每两天早班注浆一次。

4、工作面洒浆

在工作面架后敷设一路32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工作面洒浆注浆专用。洒浆支管用4吩或6吩制作,洒浆时与工作面专用洒浆管路三通相连接。工作面每两天早班洒浆一次,洒浆时要对架后不能回收的遗煤全部喷洒黄泥浆,遗煤较厚时,将洒浆管插入煤体压注黄泥浆。两端头破碎煤体不能回收,要重点进行洒浆及插管注浆处理。

工作面注浆、洒浆工作井上由通巷工区负责,井下由综采工区负责。

五、凝胶、阻燃剂防治煤层自燃

1、e3306工作面现场防火设备、材料配备情况

⑴ 运输顺槽配备气动注胶泵一台,可压注水玻璃、小苏打凝胶。

⑵ 轨道顺槽配备气动注胶泵一台,可压注水玻璃、小苏打凝胶。

⑶ 轨道顺槽配备动压注水泵一台,可用于喷洒阻燃剂。

⑷ 轨道顺槽配备注胶机一台,注浆时可压注胶凝剂。

⑸ 工作面架间敷设一路25mm高压胶管,每10米设三通阀门,为喷洒阻燃剂专用。

⑹ 根据现场防火需要,mea、水玻璃、小苏打、胶凝剂、花管等防火材料均在现场配齐,数量充足,满足需要。

2、凝胶防火

采煤工作面局部出现发火隐患时可采用凝胶防火。具体做法为:促凝剂、水玻璃按一定比例加入水中,用煤矿注浆机或气动注浆泵将两种液体压注到混合器后再压注到煤体中,在压注过程中,两种液体充分混合,边流动边成胶,在泵压的作用下将混合液(胶体)注入到煤体裂隙和微小孔隙中,堵塞松散煤体的裂隙和孔隙,使氧气无法渗透到煤体内部,在此过程中混合液(胶体)不断吸热,降低煤体温度。在降温与隔绝的双重作用下,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降低,有效地抑制了煤体的自燃,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⑴ 注胶配比

井下注胶:根据实验20%的水玻璃和10%的促凝剂(小苏打或mca)混合后,成胶时间为30~50秒,即100㎏水玻璃和50㎏促凝剂分别放入两料桶内,再分别加入400㎏和450㎏水。在出胶口检查成胶情况,并根据注胶距离确定成胶时间,调整配比。

⑵ 注胶工艺流程图如下

3、喷注阻燃剂防灭火

在轨道顺槽配制阻燃剂溶液(mea),浓度为7-8kg/m3,利用气动注胶泵或动压注水泵,通过专用管路,将阻燃剂溶液压送到施工地点,进行喷注。喷注阻燃剂分三八制进行,每班对喷注地点及喷注量进行统计,并填写在专用防火记录本上。

⑴ 工作面架后浮煤在每次移后溜后喷洒,喷洒量以保证浮煤全部湿润为宜,每班至少一次。架后见上分层顶网无遗煤处不再喷洒。

⑵ 溜头、溜尾关门柱处浮煤较多,重点喷注阻燃剂,每班至少喷注两次。喷注方式为:浮煤表面喷洒和破碎煤体插管压注,插管用4吩钢管制作,为方便操作,插管可由多节组成,每节长约1米,用管箍连接,前段加工成花管,以提高压注效果。插管注胶时要根据情况随时变换插孔位置,既要保证效果,又要避免浪费,总之喷注要达到破碎煤体全部湿润的效果。

⑶ 两端头顶煤垮落不及时,需进行打孔压注阻燃剂处理。

e3306两顺槽自关门柱向外平行于巷道布置两排注胶孔,一排在人行道侧,另一排在非人行道侧,钻孔垂直于巷道顶板打设,孔深根据顶煤厚度确定,一般以不打透上方采空区为准。注胶孔排间距为2±0.2m,每排的孔与孔之间约为3±0.2m,排与排之间的钻孔迈步布置,以增加防灭火材料的扩散性。打设完毕后下4吩套管,套管不要太长,一般1m即可,一端带丝,一端开口。下套管后将孔口用棉丝、水泥封堵。向孔内压注mea防灭火材料,压注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不大量泄漏为准,压注方式可采用气动注胶泵或动压注水泵压入。

综采工区每小班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打孔,并下管封孔,打孔必须尽可能超前,以方便防火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压注工作。打孔要尽量避开锚杆和炮眼位置,以防压注时泄漏。孔间距可根据现场调整,但不得大于3m。打孔时不能与采空区打透,否则必须重新打孔,并将废孔封堵。压注阻燃剂时,如泄露严重,则采取先压注水玻璃胶体充填缝隙,再压注(mea),以提高效果。

如关门柱处煤体冒落及时,则及时对破碎媒体压注防灭火材料即可,不再打设注胶孔。

六、特殊时期及地点的防灭火措施

1、初采时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前50m)

⑴ 开切眼的顶煤采取措施尽可能回收,减少采空区遗煤。

⑵ 初采每15m(±3m)在两顺槽设置隔离墙,隔离墙厚度1.5-2m,并压注喷涂凝胶密实。

⑶ 工作面切眼沿煤壁线敷设一路全长的注浆管,工作面推进30米时对切眼进行注浆,注浆量不小于1575m3。

⑷ 在轨顺关门柱附近设置1道挡风帘,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量。

⑸ 切眼内存在外错的绞车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粉煤灰或黄土)充填。

⑹ 预计初采段顶煤厚约4.1m,两顺槽顶板打孔压注阻燃剂。

2、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风量缩小到正常风量的50%左右,缩短工作面造条件的时间,加快回撤速度,及时封闭工作面。施工永久密闭前,永久密闭内预埋灌浆管和监测束管,以便向采空区内注浆及抽气化验。根据气体成分采取相应措施。

3、停采线的防灭火处理

⑴e3306工作面停采后,及时将底板浮煤清理干净并外运,拖运回撤支架时带出的浮煤也要及时清理外运,尽量减少工作面浮煤的积存量;如遗煤较多,回撤支架时,要随时喷洒阻燃剂。

⑵ 工作面停采后在e3306切眼非回采帮铺设一路注浆管,注浆管铺设长度贯穿整个工作面。注浆管采用直径50或60mm的钢管加工,每隔约3m打设一个出浆孔,用双股铁丝绑扎固定于切眼回采帮上部锚杆处,注浆管外口延接至e3306轨道顺槽非回采帮外约6m处。

⑶e3306工作面回撤结束后,应尽快将与工作面连通的巷道进行封闭,以缩短停采线处的持续漏风时间,并进行注浆,杜绝采空区自然发火。

七、其它防灭火措施

1、在轨顺关门柱与后部运输机机尾设置挡风帘;对两顺槽老空内悬顶长度超过10m时,必须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调整隔离墙间距为原来的一半,从而缩小氧化带宽度,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的目的,并定期喷洒mea阻燃剂。

2、工作面初采45m后,两顺施工隔离墙的距离不得超过20米。隔离墙采用袋装黄土施工,层与层之间填充粘土,隔离墙厚度1.5~2m。

3、通往采空区的管路必须封闭,控制向采空区漏风。

4、稳定工作面通风系统。采区内通风设施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严禁两道正向风门同时打开。

5、所有木料必须及时回收,严禁木料进入采空区。

6、加强回采工作管理,要保持连续推进,月推进度不低于40m,提高煤炭回收率,减少丢煤量。

7、加强两端头遗煤的回收,特别是溜头的遗煤。

8、e3306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前,在预先选定防火门的位置构筑两道防火门,并备足防火门板。

9、工作面初采前40m顶煤较厚,要重点进行防火处理。

八、工作面防灭火劳动组织

综采工区成立防灭火班,设班长一名,全面负责工作面防灭火工作,早、中、夜分别安排一名防灭火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班防灭火工作。班长及防灭火人员尽量固定,严禁随意调换。班长、小班防灭火负责人负责填写防灭火工记录,月底报通防科备案。

九、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长时间停采或应急情况时,可启动myq-1000注氮系统进行防灭火。注氮分为开区注氮和封闭注氮,具体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每次注氮时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项目

利用注惰系统将液氮变成氮气,并将氮气通过压风管、注浆管路输送到e3306工作面采空区。

(二)注惰系统组成

1、液氮槽车;

2、电加热汽化器(汽化能力500m3/h,功率120kw);

3、缓冲储气罐(容积2m3,压力1mpa,温度-30°);

4、电源开关柜(汽化器开关保护);

5、控制柜(用于流量、压力、温度测量调节),其中包括:涡街流量传感器2台,压力传感器2台,温度传感器2台,减压稳压阀2台,声光报警装置1台,安全阀1台。

6、集中显示柜(用于远距离监控),其中包括:流量积算仪2台,压力显示二次仪表2台,温度显示二次仪表2台。

7、气体检测仪表,其中测氧仪4台。

8、低温管路控制连接件若干。

9、共用的压风管路、注浆管路。

(三)施工准备

1、地面注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整个注惰系统是否完善,各连接处是否合格,设备是否完好,闸阀是否处在正确的开关位置上。

2、井下注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输送管路的连接是否完好可靠,阀门是否处在正确的开关位置上。

(四)操作方法

1、井上操作

(1) 供应惰气厂家向低温贮液罐输入液氮时,要有专人在场监督,由客户用专用输入管和槽车与低温贮液罐下的输入口连接好后向罐内输入液氮。若罐内压力较大而无法输入时,可将自制的卸压阀门打开,将余气通过管路排入系统,达到卸压输入的目的。

(2) 注惰气前,查看低温贮液罐的液位和压力是否能满足注惰气需要。若液位不足20时,要及时通知工区,以便及时供应惰气。若压力小于0.4mpa时,要调整压力旋钮,使压力达到注惰需要。

(3) 打开放液阀向注惰系统供气,需要调整流量时,一般情况只调整放液阀即可,若压力旋钮内压力不足而影响流量时,可调整压力旋钮增加压力。

(4) 查看汽化器中的水位,若缺水,打开供水开关,注满水后关闭。

(5) 先打开控制箱中的电源开关进行送电,然后启动循环系统和加热运行开关,进行加热,待控制箱中的温度显示20℃以上时,可以注惰。

(6) 接向井下供气的电话后,先打开低温贮液罐的排放阀,关闭f4闸阀,然后依次打开f1、f2闸阀,使液态惰气进入汽化器,当贮气罐上的压力升至0.5mpa后,打开f4闸阀,向井下供气。

(7) 调整稳压阀f3,先小量供气,待输气管路温度适应气体温度后,调整稳压阀f3,使气体符合压力、流量、温度要求。

(8) 正常注惰时,流量应控制在300—500m3/h(根据采空区气体变化可适当调整),温度控制在0—20℃,15℃左右为适宜。

(9) 避免形成冰堵的关键是系统压力不低于临界点0.517mpa,一旦形成冰堵,要立即关闭阀门f1,进行处理。

(10) 储气罐上设有安全阀和电接点电磁阀双重保护。安全阀设定压力在0.7mpa,电接点电磁阀设定压力在0.75mpa。系统压力一旦超过设定值,储气罐安全阀和电磁阀将动作并有声光报警,此时应调整f1,减少供液压力或调整f3,增加供气流量,也可打开附近的泄压管路,将余气排至井下而泄压。

(11) 注惰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压力、温度、流量等数据是否正常。

(12) 注入惰气任务完成后,先关闭贮气罐的排放阀,然后关闭f1、f2闸阀,等系统压力降到0.1mpa后,关闭f3、f4闸阀,然后关闭汽化器及电源。再关闭系统。

(13)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关闭f1切断供应,对管路系统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2、井下操作

(1) 注惰前关闭靠近工作面主管路闸阀、打开排气阀,各地点设置监测人员到位后通知地面注惰站汽化惰气。此时安排专人在排气阀上风侧检查排气阀排出的气体,氧气浓度低于10%时,打开管路闸阀,关闭排气阀,正常注惰气。

(2) 综放工作面进风隅角悬挂氧气检测报警仪或甲烷-氧气两用仪,回风隅角悬挂氧气报警仪或甲烷两用仪,氧气浓度低于18%时,通知地面降低注氮强度(隐患治理期间除外)。注惰气期间,关门柱附近2m范围不得有人施工,若施工要有瓦检人员检查有害气体,符合规程要求时即可;若气体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将轨顺关门柱附近的挡风帘拆除,也可通过压风稀释有害气体,直至满足要求。

(3) 加强对工作面有害气体的巡回检查,发现变化异常及时通知注惰站工作人员停注,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4) 监测组在注氮气后对采空区、工作面、工作面上下隅角及工作面回风流气体进行取样,分析注氮气前后采空区内及各点气体变化情况。

(5) 现场工作人员利用两用仪通过打开阀门检查氮气浓度变化情况。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注惰前停止压风机运转,关闭与注惰无关的管路上的阀门,保障注惰管路畅通。

(1) 由运转工区关闭以下位置处的阀门:①上井口入井处原管路进气端的阀门;②下井口处通往变电所方向分支管路上的阀门;③风井通道008号风门处,通往自救器更换硐室压风管路上的阀门;④东翼回风大巷与东翼回风联络巷交叉处,通往一部皮带机头方向分支管路上的阀门;⑤东翼回风大巷(东翼回风联络巷至东翼12#联络巷)通往各联络巷的阀门。

(2) 由通巷工区关闭以下位置处的阀门:①下浆硐室通往井上管路上的阀门;②东翼一号回风联络巷与东翼采区运输大巷通往南翼和北翼分支管路上的阀门。

2、注惰前,检查注惰室内通风是否良好,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才可工作。

3、管路巡查人员每班必须对所负责范围的注惰管路巡查两遍,时间相对均匀,巡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注惰时,在放空阀检查氧气浓度的人员不准正对排出的气体,防止低氧气体威胁操作人员安全。

5、注氮期间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顺槽的氧气监测,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度大于18%时,方能恢复工作。

6、注意检查工作面及回风巷道风流中瓦斯涌出情况,若发现采空区大量涌出瓦斯,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可适当降低注氮强度。

7、注惰人员若发现注惰压力急剧升高或下降、井下汇报异常时,应立即关闭注惰系统上的阀门f1,正常后再进行处理。

8、注惰结束后对注浆管路检查,是否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9、从贮气罐排放出的惰气进入管路后的温度较低,注惰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管路,防止冻伤。

10、注惰站设专用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

11、每次注氮工作结束后若需恢复压风,先关闭上井口通往注惰室分支管路上的阀门,然后进行泄压。为防止遗留在管路内的氮气因泄压造成氮气直接排出形成浪费,在泄压前,先打开顺槽末端的阀门,让氮气卸入采空区;然后打开顺槽末端的泄压阀,确认无压力或压力较小时,通知井上打开上井口入井处原管路进气端的阀门,利用压风将剩余的氮气驱赶至采空区。在驱赶的同时,利用末端的泄压阀检测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超过10%时,关闭顺槽末端的阀门,防止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

12、液氮冲装时必须使用顶部进液阀进液,减少聚集在储液罐上部由于汽化形成的氮气排出的损失。

13、液氮冲装时通巷工区、仓储中心必须派人监督供货单位卸货全过程,防止供货单位违规操作。

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危险源检测及危险程度评估

矿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红外线远距离测温仪以及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等仪器仪表。工作面设专职瓦检员,每班检查二次;每周对工作面进风隅角、工作面、回风隅角、回风流及两顺采空区设点人工取样采样分析,并利用束管系统对回风流及采空区设点巡回监测,每周至少测定五组数据;出现自燃事故时连续监测。

通过煤质化验鉴定所采3层煤有自燃发火倾向,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4天。出现co说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出现c2h4说明煤温已经达到85°c以上,出现c2h2说明煤温至少已经超过200°c。从e3306工作面布置情况看,一旦出现自然发火,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将涌入工作面及其回风、运输系统,由于工作面倾斜布置,下行通风,火风压可能导致工作面风流停滞或逆转,危及e3306轨道顺槽等地点人员安全,造成生产中断。

工作面回风隅角支架后部气体监测预报

co浓度

c2h6

c2h4

c3h8

c2h2

预报结果

﹤24ppm

正常.

24~200ppm

存在自燃隐患

200~500ppm

温度已超过临界温度

温度已超过干裂温度

〉500ppm

有高温或明火

表2工作面回风流气体监测预报

co浓度

c2h6

c2h4

c3h8

c2h2

预报结果

正常.

1~24ppm

存在自燃隐患

24~50ppm

发生自燃隐患

﹥50ppm

温度已超过临界温度

温度已超过干裂温度

有高温或明火

2、应急救援程序

(1)应急报警程序

当检测某一点出现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临界值、出现乙烯乙炔、温度超过70℃或现场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现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控制发展,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向矿、公司值班领导汇报,同时召集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并根据领导指示召集救护队。公司值班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召集公司成员以及是否向董事会汇报;矿值班领导必须召集各专业人员组成临时指挥部,做好紧急救援工作,把事故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少损失。

(2)应急指挥程序

按照《应急停产撤人制度》和《矿长授权令》,调度室值班调度员在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首先行使矿长权利,立即要求已受灾巷道内及可能波及的附近巷道内的人员停止工作,撤人升井。若为外因火灾,则要立即要求火点下风流的人员紧急按火灾撤人路线避灾,现场上风流人员视火情,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现场灭火。若为内因火灾,则要全部人员撤人升井,但顺序按先下风流人员,后上风流人员。同时通知井下跟班领导,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当e3306工作面发生火灾后,调度机台接到井下灾情电话后,必须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并立即通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所有人员,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记录。

在矿长未到指挥部之前,矿值班领导负责指挥组织有关人员抢险救灾。现场指挥由带班区队长临时兼任,安监员做好抢险救灾安全监督工作。

指挥部根据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判断事故的性质、范围和灾害程度,制订抢险救灾方案,并安排调度室立即将事故影响的区域停电、撤离所有人员。

矿长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成立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

指挥部设井上指挥部和井下现场指挥部,人员由应急救援机构成员组成。

指挥部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制订的抢险救灾措施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监督、有汇报、有记录,以保障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自燃隐患治理

如果工作面或者回风流中发现一氧化碳(炮烟除外)浓度大于10ppm,并呈上升趋势,必须查明原因,判定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隐患时,主要采取的防火措施有:

(1)调整工作面的配风量至350~400m3/min,并检查工作面有害气体、温度等情况。

(2)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如不放顶煤);沿后部运输机敷设一至三路工作面注浆管路,间距5~10m;在进回侧施工一次性钻孔,对隐患点处理、封堵漏风通道;加强有害气体的检查(每班由专职瓦斯检查巡查不少于3次,特殊情况随时检查,并向矿调度室、监控中心汇报)。

(3)调整隔离墙间距为10±3m,两顺同步施工隔离墙,袋子与锚网接触处充填严密,并注罗克休胶体或水玻璃凝胶封堵。

(4)两顺槽施工完隔离墙后3m后,若顶板为煤时,应剪网促使顶板冒落至下一道隔离墙位置前3m,并清除或惰化采空区遗煤。

(5)每次施工隔离墙后,在墙外3m内的肩窝处铺设束管,出口要用花管保护。采煤面架间每十架设一取样点,每天对各采样点进行人工取样,并将化验分析结果报相关领导。

(6)通过管路出口距隐患点较近的管路连续注惰,流量控制在60~100m3/h,当工作面或隅角氧气浓度低于18%时降低注氮流量,并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瓦斯超限区,直至隐患消除。

(7)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注浆管路对采空区注粉煤灰浆,每班注浆量要达到100~150m3,每天注浆量不低于300m3,工作面见浆或涌水增大时停止,采取压注凝胶封堵漏风通道。发火隐患消除后,注浆量恢复正常。

若判断为支架上方煤体有发火隐患时,必须通过移架放煤的方法处理,边放边洒水边外运,瓦斯检查员跟踪检测,并准备一次性花管在附近支架打眼注胶进一步处理,直至隐患消除。

若为顺槽顶煤发生隐患,先洒水降温,再在隐患周围施工防火钻孔,压注水玻璃凝胶,并跟踪监测,直至隐患消除。

4、自燃事故治理

当发现支架上方煤体发生火灾时,采取直接用水控制火势,边放煤外运边洒水降温,用水直接灭火必须保证足够的水量,从边源往中心逐步进行,并安排瓦斯检查员检测瓦斯、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防止引起水煤气爆炸和人员中毒。

一旦发现巷道自燃火灾,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发展,并汇报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部,制定灭火方案,指挥井下灭火救灾工作。

(1)控制火势

a)用水直接扑灭巷道表面明火,打钻注水、凝胶,控制火势发展。

b)设专人检测火区及其下风侧co、ch4和o2等气体变化情况,并随时汇报。

c)根据气体变化情况,确定是否撤出火区下风侧人员和设置警戒。

(2)判定巷道自燃火区范围及严重程度

a)根据巷道气体监测数据,判定火势。

b)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巷道表面温度,推断高温区范围。

c)在可自燃区域打钻探测,确定火区范围和严重程度。

(3)确定注胶灭火范围及注胶量

根据判定出的巷道火区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注胶灭火范围,并初步估计总的灭火注胶量。

(4)布置注胶、喷浆或喷涂材料

根据确定的注胶范围,从火区上风侧开始布置注胶孔,孔间距为2-3m,长度为3.5-6m,倾角与自燃区域中心水平成30-60°,下套管,用水泥或棉纱、海带封孔。套管每节长度1.5-2m,端头为管螺纹,套管联接采用管箍。钻孔中第一节套管为花管,花管由套管加工而成,即每隔10cm钻一个φ15mm的孔,并均匀分布在套管圆周的各个方向,注水玻璃凝胶或mea灭火。

(5)气体检测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现场观测定期检测钻孔内火区气体变化情况。

5、当采空区出现自燃火灾时,必须按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灭火救灾工作。

(1)确定火区距工作面的距离和火势大小

根据工作面温度及气体分析,判断采空区高温区域位置和距工作面的深度和火势大小,并采用相应的应急方案。

1)若自燃区域离工作面距离小于20m,则停止推进,采用注水注胶直接灭火。

2)若自燃区域离工作面距离大于20m,则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3)若工作面自燃火灾难以控制时,应立即断电、撤人,建立临时密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灭火启封方案。

(2)近距离采空区自燃灭火方案

1)用水控制火势:一旦发现工作面自燃火灾,立即用水直接扑灭工作面表面明火,控制火势发展,同时停止工作面生产,降低工作面供风量,并做好注胶前的准备工作。注胶材料选用水玻璃凝胶,其材料及配方按上述要求落实。

2)布置注胶钻孔注凝胶:在工作面架间(或在工作面煤壁施工钻机窝),向支架顶后部采空区布置注胶钻孔,钻孔终孔位于支架顶2-3m,终孔间距2-3m。下套管并用水泥或海带封孔,下套管,每节长度为1.5-2m,端头为管螺纹;套管联接采用管箍。钻孔中第一节套管为花管,花管由套管加工而成,即每隔10cm钻一个φ15mm的孔,并均匀分布在套管圆周的各个方向。

3)加强气体检测:在注胶灭火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检测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的气体变化情况。

(3)远距离采空区自燃灭火方案

1)不放顶煤,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2)缩小两顺槽隔离墙的间距,进风侧设置两道挡风帘,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3)每班不小于7h向采空区注惰,流量控制在60-100m3/h,工作面局部地点氧气降低到18%后降低流量60m3/h;每天根据现场停止注惰改为注浆,浆量在100-300m3。

4)控制工作面风量,减小向采空区漏风。

5)若工作面有害气体较高,人员无法进行工作,则启用局部通风机增加工作地点的风量,升高气体外溢区域的压力,减少采空区有害气体的涌出量,保障工作面有害气体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

6、火灾无法控制或者危及人员安全时按照避灾路线组织撤离。

(1) 在人员撤离时必须切断工作面的一切电源。

(2)在回撤过程中必须打开通往采空区的注浆管路的闸阀,并关闭支阀。

(3)在工作面发生灾害时具备水掩灭火的条件,在人员撤离及停电后利用注浆管路、消防水管向自燃区域灌水,由救护队人员观察,淹没火区后停止,编制专门排水、恢复通风及生产、防止火灾二次复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7、其它灾害事故严格执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8、外因火灾的防治

(1)外因火灾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

外因火灾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失控的高温热源有:电器过负荷运行、短路产生的电弧、电火花;不正确的爆破作业形成的爆炸火焰;机械设备运转不良造成的过热或摩擦火花;电焊、气焊等出现的明火。二是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制品。

外因火灾一旦发生,人员首先不要慌张,根据火灾发生的类型及地点,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灭火,严禁使灾害扩大。

(2)若灾害难以控制威胁到人员安全时,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发生内因火灾的路线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9、应急救援程序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经过检验合格,同时熟练掌握自救器佩戴的使用操作过程。

(2)各作业地点必须安设调度电话,确保通讯畅通。

(3)瓦斯检查员必须配备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氧气检测报警仪和光学甲烷测定仪等仪器仪表,严格执行瓦斯检查的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当发现任何气体异常时,必须立即向监控中心、调度室汇报;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时,必须通知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至东翼采区轨道大巷北、南,并在e3306运输联络巷设置栅栏,防止其他人员进入,然后向调度室汇报

(4)在实施灭火过程中,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束管监测系统必须保持连续监测。

(5)调度机台值班员接到现场汇报异常或检测点传感器的示值升高、传感器报警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瓦斯检查员查明原因,密切关注气体变化情况,并向矿、公司值班领导汇报。

(6)消防材料库必须存放砖、沙、水泥必须能够施工一道密闭墙的数量,木板、木柱及钉子必须能够封闭一处巷道的数量,并备有施工的工具。

10、应急响应程序

(1)在抢险救灾时,救灾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防止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面风量的稳定,并密切关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检测数据,向指挥部提供信息。

(3)如果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24ppm,矿无法采取措施灭火时,必须立即按避灾路线撤离;剩余工作由救护队完成。

(4)指挥部必须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判断,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在人员没有完全撤离危险区域时,应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火风压对风流的影响。

11、应急疏散程序

当火灾隐患失去控制,首先要进行有序疏散保证人员的安全。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下达撤人命令,由带班区队长负责清点人数,按避灾路线有序撤离。

(1)e3306工作面火区进风侧的工作人员,由e3306轨道顺槽→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2)e3306运输顺槽受烟流威胁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好自救器沿e3306切眼→e3306轨道顺槽→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3)e3306运输联络巷、东翼采区运输巷巷(南)等回风流中人员佩戴好自救器就近进入→东翼采区轨道巷(南)、东翼采区轨道巷(北)→东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升井。

12、现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

所有在该生产区域内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火灾避灾路线,工作面开工前要由区队长带领所有施工人员熟悉避灾路线。

矿结合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组织急救训练,熟练掌握自救互救常识。

公司医院组成工伤抢救队,配备必要的抢救人员、设备、器械、药品等;根据情况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紧急抢救。医疗人员、设备、技术等不足时,请求上一级政府机构支援。

13、其它严格执行本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5篇 民用爆炸物品使用管理和爆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第一条 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持现场秩序,上报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条 安全技术股: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负责核对伤亡人数、伤亡人员身份;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搜救、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及时测定事故现场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害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消除;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平时应做好调查与研究,当好领导参谋。

第三条 车辆运输股: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非救援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调配应急所需的车辆及驾驶员,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的安全运送工作。

第四条 综合股:负责联系医院,医护人员,急救车辆,准备急救器材;负责事故现伤员培护,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负责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准备、调度和落实工作。对撤离人员进行安置;配合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应急救援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对事故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和对外发布信息;

第五条 工程机械股:负责组织、参与事故救援工作,调配救援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确定设备的工作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负责电路、通讯等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按规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6篇 管理措施到位控制事故增长

金华市1995年有机动车44568辆,驾驶员65861名,公路里程数4376.4公里。到2004年10月底,机动车增至70.53万辆,驾驶员85.03万人,公路里程数7864.57公里。1995年交通事故死亡676人,年均151.68人/万车。1996~2003年交通事故共死亡5223人,年均交通事故死亡653人,年均11.03人/万车,8年万车死亡率共下降140.65%。

一、管理措施到位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关键

金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控制事故方面,注重科学管理方法,对近几年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深入调研,探索事故发生规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在全国首先提出了“三项重点整治”理念。近几年,金华市干线公路死亡事故高发,仅占该市公路里程6.58%的国省道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每年高达50% 以上。为了把主干线公路事故降下来,金华市提出道路交通管理必须有重点,有载体。为此,交警支队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确定了三项整治重点——重点运输企业的驾驶人、车辆;重点乡镇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重点路段、路口的物防投入。与 此同时,通过调研找准安全管理切入点,如2002年开展农用车专项整治,2004年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目前,载人农用车已全部淘汰,涉摩道路交通事故也明显下降。

二是提出了有序保安全理念。随着城市的扩大,一些公路变为城市道路,我们顶住各种压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干线公路上漆划了人行横道线,在一些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三是提出了交通抑制理念。在一些事故多发的主干公路上安装减速块,强行控制车速。

四是提出了合理调流理念。通过路面管理的合理张弛度,使一些施工车辆、大型车辆尽量避开人流、车流的高峰和事故多发时段行驶。

五是提出了视警觉理念。针对南方水网地区气候多雨多雾的特点,尤其是阴、雨天气及傍晚开远光灯可以早提醒驾驶员的特点,从2002年9月份开始,在杭金线03省道开展了“白天开大灯、行车更安全”试点。4个月试行期间的上午6时至下午6时,杭金线金华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7起,死亡7人,与2001年同期相比减少10人。

二、加大投入,改善安全设施,发挥道路设施安全防范能力的持久性作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流、车流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公路建设一直滞后,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批新开通或拓宽改造后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到位,一些“四治”道路陈旧破损无人承担责任,又成为新的事故“黑点”。要把交通事故降下来,物防、技防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重要。为此,金华市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用于道路标志标线的添置、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公路照明条件的改善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改造上,增加了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

2001年以前,金华市永康境内的东永一线和二线道路交通事故一直高发,被人称为“死亡线”,支队领导多次到现场查看并出面进行协调,市政府责成公路部门出巨资对路面进行切割改造,增加道路摩擦系数、安装减速道钉和其他安全防护设施。大大改善了这两条公路的安全通行条件,事故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支队主要领导亲自到路面观察人流、车流、车速等交通因素,提出并实施了路面标划减速线、装钉减速梯块,使车辆速度和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该减速线标志的发明还在全国推广应用。

三、坚持科技是生产力,用科技引领交通安全管理

几年来,金华市投入上亿元资金,安装了电子监控、进口移动监控器,购置数码相机和无线通讯等设施,在国省道安装智能卡口(拟在03省道实现8公里一只电子眼)。义乌、永康、东阳等市县都相继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和智能卡口,全市10个大队都有了德国进口测速仪,建立了车辆、事故违章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业务咨询、违法查询、无纸化模拟考试、重要的通知通告、政策法规等栏目,进一步解放了警力,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盲区,降低了违法率和事故发生率。

四、竭尽全力抢救交通事故伤者,将交通事故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

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事故发生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对事故伤者的生与死却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在积极预防交通事故的同时,努力做好减少事故致死率工作,要求全市各大队对交通事故处理做到“五快”(出警快、现场抢救与施救快、专家医生到位抢救快、现场勘查快、恢复交通快)的交通事故处理运行机制。以路面中队为第一到位责任人,接到报警后,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投入交通事故的抢救工作。凡发生有人员重伤的交通事故,大队、中队领导必须赶到医院协调、督促抢救工作。我们交警支队与金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文件,在原有交通事故抢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由金华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专家组成交通事故抢救“专家通道”,全天候提供全市交通事故伤者抢救的医疗技术支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专用装备、技术、人员的作用和优势,从2004年起,我们又在全国首推消防部队参加危急、特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援机制,1~10月,全市消防部队参与交通事故救援39次,抢救受伤人员46人。几年来,由于抢救及时,有上千条生命起死回生,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控制在较低限度。其中,1997年全市道路交通致死率为19.98%(全国平均27%),1998年为18.15%,1999年为12.45%,2000年为13%,2001年为11.24%,2002年为10.74%,2003年为11.93%(全国平均17.4%),2004年1~10月为9.9%。

第7篇 加强管理是遏制煤矿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

1 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

我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地质结构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难以防范等诸多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构成各类事故的总要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失误、缺陷、混乱以及不作为。但是,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统计分析和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研究与对照我国不发生事故的年代或管理好的煤矿企业证明:事故发生的因素,都与管理上的原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主要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还存在着制约这三大因素的管理原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事故树中的条件或门的逻辑关系那样严密,详见图1事故发生模型。

根据图1事故发生模型,运用布尔代数原理可以写出如下数学方程式:

由图1和上述数学方程式看出:虽然煤矿五大灾害俱全,随时随地都可能引发事故,但又随时随地受到管理原因的制约。

事故发生的共性机理,就是由管理、人为、物质和环境四大原因构成。管理、人为、物质和环境的任何一种因素任其随意发展,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管理原因随时随地制约着其他三种原因;管理原因或管理原因与任何一种原因结合,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

2 我国煤矿事故恶性循环的规律

从2004年10月20日的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矿的瓦斯爆炸死亡148人的事故到2005年12月7日河北唐山市刘官屯矿的瓦斯爆炸死亡108人的几起百人以上重特大事故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了第二个事故高峰期。分析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上的严重失控和管理混乱及超能力生产而导致。这种管理上的失控和混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必将导致事故的恶性循环或出现新的事故高峰期。

当前,我国有的地方存在不正常的管理方式,极易产生事故的恶性循环。例如,在事故的处理上,一概指责事故受害者“违章”,以就事论事而应付了事,不能对造成管理缺陷与混乱的管理者从下到上的依法严肃查处,更有甚者表面下达隐患通知单、限期或停产整改,暗地里却进行权钱交易,帮助事故隐患单位、事故单位或事故责任者隐瞒事故。对照被国际公认的1:29:300的海因利希法则,只重视了1,而忽视了29和300的做法导致了事故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事故的恶性循环,详见图2。

图2的循环过程是使事故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过程,如果继续下去,就形成了渐开的循环方式。由此不断发生的事故则按着“渐开线”的方式进行着恶性循环,这就是事故不断发生的本质过程、事故不断上升的基本规律。

例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辖区内的煤矿,2004年5月13日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矿工12人;2005年3月14日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矿工18人,2005年5月11日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矿工9人;2005年11月27日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矿工171人。这种在一个地区中频繁发生的煤矿事故,就是一种典型的事故恶性循环过程。如果对此没能及时认识和纠正,就必然导致事故高峰期的出现。

3 遏制事故的有效途径和防控对策

3.1 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法制秩序

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提高监察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大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发挥大型煤矿人才、装备、技术和管理的优势,推动煤炭企业的兼并、联合和重组。

我国煤矿开采或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有其宏观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微观管理方面的原因。要防止事故发生,就必须严肃认真查处每一项事故隐患和发生的每一起事故,就必须从管理上查找诱发事故的真正原因,健全安全法治秩序、将责任事故的处罚与煤矿企业的和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挂起钩来;将本地区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其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政绩和升职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地方保护主义;才能真正解决基层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安全法规落实难的状况;才能杜绝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等管理上的腐败现象。

我国最近颁布的法律法规对安全方面的投入只作了一般的要求。有的提出了一定“数量的安全投入”标准,也相互矛盾,导致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难以监督。例如:《矿山安全法》规定:“矿山企业必须从矿产品销售额中按照国家规定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而《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矿山企业按矿山维简费的20%的比例具实列支,没有矿山维简费的矿山企业,按固定资产折旧费的20%的比例具实列支。”由此看出,《矿山安全法》和《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不相对应。诸如此类法律法规亟待修订和完善。

例如在刑事处罚方面,建议尽快修改《刑法》,对玩忽职守、渎职犯罪或由于管理原因而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管理人员,应加重刑法力度;在经济处罚方面,建议尽快修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国家对伤亡事故的处罚额度,全面提高事故死亡者的赔偿标准和抚恤金。

3.2 加强管理,依法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

(1)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影响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的个体私营、乡镇煤矿和转包煤矿,应依法限期或坚决关闭。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2)对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且具有一定发展规模、不影响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的个体私营和乡镇煤矿,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扶持,整合强化。

3.3 加大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

煤炭企业全面控制和防止重特大事故,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上做出必要的安全投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8篇 采掘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

1、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生产副矿长和总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安全员、瓦检员、顶板管理员,各采煤、掘进工队的工队长组成,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各采煤、掘进工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工队长担任组长。

(二)、管理制度:

1、矿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办公会,每旬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检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下部顶板管理重点,并做好会议记录。

2、各采煤、掘进工队每天要对所管辖区域的顶板进行一次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汇报矿有关领导和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备查。

3、各单位要明确领导的责任,奖罚要落实到人。

4、矿每旬组织一次采掘工程质量大检查,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坚决消灭不合格品。

(三)、防范措施和规定:

1、把好设计和作业规程编制关,在设计和作业规程中,对支护形式、材料规格质量、暂时支护和永久支护、悬顶距与控顶距及特殊规定都要明确规定。

2、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国有重点煤矿质量标准化要求抓好班组、区队及全矿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3、对长壁回采工作面的规定:

⑴长壁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跳面、收脚、回料、过断层、过老巷时,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并成立专门领导组织,三班盯住现场,统一指挥。

⑵加强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的管理及两巷维修,两巷高度要符合规程规定,工队要安排专人负责,长壁工作面使用溜子运输时,上下出口处坚持使用好双楔梁。

⑶长壁工作的支柱的设置、木垛的位置、数量及工作面内的托棚、戗柱等特殊支护的布置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按规定架设,留有足够的备用材料。

⑷工作面内支柱要实行全承载。

⑸长壁工作面必须及时挂梁支护,严重空顶或造假顶。

⑹严禁用木楔、溜子刮板等其它材料代替铁楔。

⑻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

⑼工作面内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和更换。

⑽长壁工作面托顶煤或放顶煤回采,必须制定措施并按规定报批。

⑾放炮前应严格检查支架和顶板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小回采工作面:小回采工作面及老区复采时,都必须用长把工具出煤,严禁人员进入老塘出煤、回料,回采时要有护身柱。

5、掘进巷道:

⑴所有掘进巷道都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撅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⑵架棚巷道空帮空顶必须接实,严禁空帮、空顶或造假顶。巷道的支护材料、巷道断面、支护形式、支护间隔距离、巷道高度、宽度、坡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⑶超过25度的上下山架棚巷道,拉杆或撑木必须齐全可靠,并有专项防抽冒措施。

(4)所有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前探支架进行人员安全掩护,前探支架的长度不得少于四米,每两根为一组,随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前探支护要往前移,靠近工作面煤壁,前探支架上用1.2-1.4米的厚木板作背帮材料,人员不得在空顶下面作业。

(四)、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发环节,为切实搞好单体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1、矿成立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由生产矿长担任。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担任。组 员:由安全员、瓦检员、顶板管理员担任。

2、领导小组负责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间安全措施的监督落实和安全管理工作。

3、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经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4、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移交生产。

(2)开帮刷面必须挂线扶柱,装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单体支柱面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若自上而下,必须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严禁倒扒回采,顶板为中砂岩且边切眼顶不空不冒,采用3-4档管理顶板时,可反推两档,切眼顶空或有高冒点时,不准反推。

(5)从切眼刷面,进入煤壁第二档前,要采用手镐落煤或以炮助镐。

(6)初次放顶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会审,工程质量及安全措施落实达标后方可允许放顶。

(7)初放期间,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跟班现场指挥,小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和安全管理。

(8)初放期间,技术员要及时掌握面上顶板情况,作好初放记录,必要时要及时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组长组织现场小组,每班带班人员跟班到点,现场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结束方可结束小组活动。

(10)矿调度室要专列记录台帐,跟班小组成员上井后要作好现场记录描述。

(11)从切眼刷帮起,对支柱的初撑力必须班班监测,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若悬顶跨度超过初次垮落步距时,必须加强支护并采取强放措施。

(13)初次放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现场会审并签字批准,方可认为初放结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线应尽量避开断层、老硐、高冒区,顶板破碎带、周期来压区。

2、收作时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时必须保持最小控顶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长度的85%。

4、回料前,必须把工作面内浮煤、杂物、多余的支柱材料运出。对运料巷道进行清理维护,保证回料路线安全畅通。

5、回料时,要确保供风量。

6、回料时,小组成员要分三班现a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及回料安全管理工作。

7、回料时,要确保支柱初撑力,回柱必须在切顶支柱的后面加斜撑支柱,并班班对初撑力进行监测。

8、回料结束后,要及时对回采面进行密闭。

(六)、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旧巷、报废巷道、盲巷回柱时必须严格进行敲帮问顶。

2、加固退后支护,加固支护距离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帮材料,准备好回柱用的长绳子(回柱钢绳)和长把啄子。

3、回支架时回柱人员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进行操作。

4、回柱时必须两人共同协作进行操作,不得一人单独操作。

5、先用长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长绳子套住支架梁头,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长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员严禁在已回柱的空区下操作,回柱顺序按由里到外的顺序逐架进行。

第9篇 探究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论述了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安全防范主要对象、各施工阶段安全防护重点。 关键词: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建筑幕墙是融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是当今建筑物的高级外装修。它以其独特的色彩与光影、多变的造型,吸引了业主和建筑师,广泛应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建筑幕墙是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影响幕墙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了保证建筑幕墙的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1.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有许多相似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这是由于建筑幕墙施工技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1地区性和流动性的管理特点

建筑幕墙施工属于是建筑工程施工,因此施工地点会分散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现场,或同一现场的不同单位工程或同一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由此其安全管理必然受到不同地区(或地点的不同内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类安全交底都带有一定地区性色彩和流动性特征。 1.2露天作业和外脚手架作业多

建筑幕墙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其设置就是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这就决定了建筑幕墙的施工是露天作业和外脚手架作业的特点。另外,建筑幕墙施工是建筑外立面施工的最后一步,工程中使用的外脚手架在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和前面多种工程的施工作业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较多的事故隐患。

1.3使用高处作业的吊篮进行施工作业

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建筑施工使用升降式脚手架的情况增多。但是使用升降式脚手架无法进行建筑幕墙的施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往往使用高处作业的吊篮进行建筑幕墙的施工作业。另外,建筑幕墙的维护和保养也需使用高处作业吊篮进行作业。高处作业吊篮作业的风险更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强检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2.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防范主要对象

2.1现场安全防火

氧割、电焊、打磨是建筑幕墙施工作业的主要工序,这些作业都容易产生火星,且建筑幕墙一些材料如油漆、有机填料、化学助剂等多属易燃物品,因此,现场安全防火是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防范一个重要对象。现场安全防火特别应注意以下事项:⑴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⑵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应指定一名经过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的电工,按规程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易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⑶加强运输和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运输时包装要严密,放置稳当、避免碰撞;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要求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至少的间距,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

2.2排栅安全

脚手架作为幕墙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处坠落事故中有50%都是从脚手架坠落的。因此,保证脚手架体系的施工安全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搭拆外手脚架须有专题安全技术方案,有足够操作空间,同时,脚手架必须设置兜底网,各层排栅、平台不得堆放杂物,脚手架整体应符合建筑规范安全使用要求。外墙手脚架拆除时要划定相应警戒区,禁止他人通行,并设专人监管,严禁上下同时拆除。脚手架的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如下:⑴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设架子工。⑵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⑶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标准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⑷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设备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⑸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⑹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杆件设置的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有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是否松动;脚手架的垂直度偏差;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整改。⑺在脚手架的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及连墙件。⑻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⑼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护,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2.3高处作业安全

幕墙装饰工程施工,绝大多数都属于临边的高处作业,而且贯穿于幕墙施工的全过程。如何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是幕墙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防护的重点。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酒后施工。在高处进行电、气焊或切割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止焊渣飞落和切割物下跌预防措施,随身工具及焊条均应放在专用皮袋中,下方的可燃物须清理或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塔吊进入现场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遇到大雾、大雨和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禁止向下方投掷物品,施工作业面下方严禁行人通过。

2.4用电及机械安全

在建筑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⑴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⑵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⑶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⑷交流电焊机应配装二次侧降压防触电保护器,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二次线长度不应大于30m

⑸不得在高、低压电线线路下从事施工作业,在高、低压线路的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堆放材料及构件等。⑹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规定为:当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4m,当电压为1kv以上至10kv时,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m。⑺若达不到所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持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搭设防护设施时,应暂停送电并设监护人员。⑻若受环境或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线或改变施工位置等措施。⑼施工现场内的龙门架、井字架等高大设备及钢管脚手架,若没有防雷装置应安装防雷装置。⑽安设避雷装置的设备,除应做好保护接零外,还必须按规定做重复接地。⑾对在高处作业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除应作保护接零外,还必须在设备负荷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⑿在钢管脚手架上施工的电焊机、振捣器等用电设备应放置在干燥的木板上,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的防护用品。⒀禁止利用龙门架、钢管脚手架架设电线线路。在移动电器设备的橡胶电缆线跨经脚手架时,应用瓷瓶将线路固定,使电缆线与脚手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电缆线与钢管摩擦。

3.建筑幕墙各施工阶段安全防护重点

3.1预埋件处理、焊接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防坠落、防触电、防火灾。因为预埋件是均匀的分布在结构立面上,点多面广,而且施工面、操作点狭窄,操作受到限制,施工中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或工具、材料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可在施工面加设安全绳(钢索),操作人员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可防人员坠落。每2-3层搭设一层安全网,可以把意外坠落的工具零件网住,防止发生物体打击。操作中,材料要放到离结构边1米远的地方,操作人员配备工具袋,小型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内,可以有效的防止坠落和物打事故。焊接预埋件、支座时要大量使用电焊机。因为施工点多,而且分散,施工中要频繁更换施工位置,电焊机的二次线不到位或用钢筋代替二次线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易造成触电事故,在施工中应加以纠正要教育电焊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和“八不”“四要”“一清理”的安全防火制度,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在结构边立面上焊接,电焊火花下落、飞溅,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造成火灾事故。解决的办法是,可用薄铁皮或阻燃材料自制接火斗,挂在施工点下面把电焊火花接住,并应清理周围易燃物,配备灭火器材,指定专人看火,做到万无一失。

3.2安装主龙骨、次龙骨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防止人员、材料坠落。在临边的高处作业,易发生因误操作和闪落而引起的人员坠落或材料坠落,造成伤亡和物体打击事故。可在牢固的地方设置安全绳,操作人员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小型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内,材料不要放在结构边上,以防无意碰撞或被风刮落,造成物打事故。

3.3挂装幕墙玻璃板材、窗扇阶段

安全防护重点:高坠、物打。幕墙玻璃板材的安装方法大多是插挂式、紧压式和单元式,因为板材较重,一般都是多人操作。为防止已挂装好而未注胶的玻璃板材发生坠落,插挂式的要插入槽内,使用胶条塞缝,使玻璃板材定位,防止出槽;压紧式的要将板材压紧,单元式的要固定牢固。并要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注胶,最好挂一层注一层,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操作人员可把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绳子长短视现场情况而定,以既不影响操作,又能确保安全为准。现在幕墙装饰施工多采用外脚手架、外爬架或电动吊篮施工。在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本工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用电动吊篮施工,应另编制“电动吊篮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并由专人负责施工全过程中的检查、纠正、落实,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4.结语

根据建筑幕墙施工作业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作业现场,对既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现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进行认真检查落实,尽早发现事故隐患,尽早消除或降低损失,把企业与员工面临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10篇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安全管理措施

一、2例危险化学品事故

1.1 事故1: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

1.2 事故2: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经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是由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参股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40万元,其中,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出资720万元。主要设备为合成氨生产线,年生产规模为4万吨,主要商品为液氨和碳酸氢铵。企业现有干部职工540人。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二、事故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密度0.617g/cm3;沸点为-33.5℃,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2.2 事故发生原因

2.2.1 事故1发生原因

(1)液氨储罐制造质量低劣。该储罐的纵、环焊缝均未开坡口,所有的焊缝均未焊透,10毫米厚的钢板,熔合深度乎均为4毫米,*光拍片检查,全部不合格,该罐原是一台固定式容器,由毫州市化肥厂自行改制为汽车储罐。但因无整体底座,无法与汽车车厢连接,而且只装了压力表和安全阀,其他附件均未安装。

(2)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混乱。该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过检查,厂方对罐体质量情况一无所知。爆炸前,罐体上已出现多处裂纹,有的裂纹距外表面仅1毫米。

(3)充装违反规定。充装前未进行检查,充装时也没有进行称重,充装没有记录,计量仅凭估计,不能保证充装量小于规定值。

(4)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未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也未遵守严禁危险品运输通过人口稠密地区的规定。

2.2.2 事故2发生原因

(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氨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米,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因此,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4)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企业在采购液相连接导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把关不严,致使所购产品为无证厂家生产的产品,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隐患。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和城建规划上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督促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致使辖区行业内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

3.1事故1安全管理措施

(1)对压力容器开展深入地安全大检查。对制造质量低劣的存有安全隐患的压力容器,要采取严格措施进行处理,缺陷严重的要坚决停用。对超期未检验的压力容器要进行检验,对自行改造的压力容器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新。新压力容器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必须由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以杜绝质量低劣的压力容器投入使用。

(2)严格危险品的运输。运输危险品必须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并应按指定的时间和行驶路线运输,以避免发生事故和扩大事故的危害程度。

(3)严格液化气体的充装管理。充装前必须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能充装。充装时要认真计量,防止过量充装。

3.2事故2安全管理措施

(1)高度重视气体充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论是压缩气体还是液化气体,都是危险化学品,气体充装单位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前几年,我省也发生过液氨钢瓶、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发生过溶解乙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过液氯严重泄漏的社会性灾害事故。近两年,液氨泄漏事故连续发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各气体充装企业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标准,认真落实省化工办鲁化管[2002]1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的有关工作要求。

(2)气体充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制度。

1、所有气瓶充装单位必须持有《气瓶充装注册登记证》,无证不得进行气瓶充装作业。

2、液氨槽车充装必须做到: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液氨充装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②符合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证件齐全,安全设施完好。

③输氨橡胶软管必须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t16591-1996),充装前检查软管是否完好。

④充装人员、押运员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充装时必须坚守岗位。

⑤充装岗位配备防毒面具及防毒呼吸器。

⑥充装量不得超过设计允许的最大充装量。

⑦充装过程中确保槽车稳定。

⑧制定《重大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3)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的周边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起因很复杂,但隐患明显,危害性极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建设条件及与周边场所的防护距离,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上述问题带有普遍性,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条例》规定必须立即排查,制定整改意见。

(4)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事故隐患整治。7.8莘县液氨泄漏事故,说明了企业隐患查找不彻底,措施不完善,而且落实不好。化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等特点,任何小隐患不及时整治,都可能酿成大事故,这已经有许多血的教训,因此,化工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江总书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认真汲取“7、8”液氨泄漏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强化事故隐患整治,确保安全生产。

第11篇 掘进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管理规定:

1、组织机构:

①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生产副矿长和总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安全员、瓦检员、,各掘进工队的工队长组成,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②各采煤、掘进工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工队长担任组长。

2、管理制度:

①矿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办公会,每旬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检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下部顶板管理重点,并做好会议记录。

②各采煤、掘进工队每天要对所管辖区域的顶板进行一次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汇报矿有关领导和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备查。

③各单位要明确领导的责任,奖罚要落实到人。

④矿每旬组织一次采掘工程质量大检查,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坚决消灭不合格工程。

3、掘进巷道:

⑴所有掘进巷道都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撅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最大空顶面积不能超过1平方米。

⑵架棚巷道空帮空顶必须接实,严禁空帮、空顶或造假顶。巷道的支护材料、巷道断面、支护形式、支护间隔距离、巷道高度、宽度、坡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⑶超过25度的上下山架棚巷道,拉杆或撑木必须齐全可靠,并有专项防抽冒措施。

4、所有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前探支架进行人员安全掩护,前探支架的长度不得少于叁米,每叁根为一组,随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前探支护要往前移,靠近工作面煤壁,前探支架上用2~4厘米的厚木板作背帮材料,人员不得在空顶下面作业。前探梁支架,见附图10´。

5、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旧巷、报废巷道、盲巷回柱时必须严格进行敲帮问顶。

2、加固退后支护,加固支护距离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帮材料,准备好回柱用的长绳子(回柱钢绳)和长把啄子。

3、回支架时回柱人员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进行操作。

4、回柱时必须两人共同协作进行操作,不得一人单独操作。

5、先用长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长绳子套住支架梁头,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长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员严禁在已回柱的空区下操作,回柱顺序按由里到外的顺序逐架进行。

第12篇 工程项目部风险管理事故预防措施

工程项目部风险管理及事故预防

1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流程图:

2 危害识别主要采取的方法:

危害源调查表法;

专家会议法(由各专业工程师组成);

现场观察法和面谈法;

查阅文件和记录法;

3 危害识别

项目部在开工前对本项目的危害识别和生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析报告,并报业主方。识别范围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并覆盖以下方面:

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施加影响的;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危害识别应充分考虑项目(合同约定的项目)施工活动中存在危害,其中包括以下(但不限于)方面:

水平面上滑倒或跌倒;

人从高处跌落;

器具或材料从高处滑落;

不充足的净空高度;

与工具和材料手工处理相关的危害;

来自装置和机械的组装、试车、运行、维修、改造、修理和拆卸有关危害;

机动车辆伤害;

火灾和爆炸方面;

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可能吸入、吸收或摄取的物质;

可能损害视力的物质或试剂;

有害的能量;

频繁重复性作业所引起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害;

不适当的热环境;

作业环境照明;

光滑的、不平整的地面及表面;

不适当或无防护的护栏以及扶手、楼梯及台阶;

进入受限空间;

人为因素危险;

物的不安全状态。

危险源的分类可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物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对危害进行分类。

第13篇 井下电机车伤人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1、井下电机车必须配有前后红灯,要求司机开车前亮红灯。

2、井下电机车有合格的警铃,运行时必须首先敲响警铃,转弯时应提前敲响警铃。

3、严格司机上岗制度。任何一名司机都要严格训练,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4、电机车司机在操作时,严禁将头探出机仓外。

5、为严格执行各项保险制度,开车前电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和撒砂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不得使用该机车。

6、为防止制动系统失控,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机车电源,将控制手把取下管好,扳紧车闸。

7、需要紧急刹车时,必须手闸与电闸同时使用。

8、机车运行时,除尾部挂红灯外,还应挂上“严禁蹬钩爬车”的木牌。

9、电机车正常运行速度不大于4m/s。

10、井下电机车安装信号闭锁装置,有效防止机车相撞。

11、严格机车运行制度,同一区段轨道上,禁止行驶非机动车辆。

12、两机车在同一轨道上行驶,必须保证不少于100m的距离。

13、井下机车设有用矿灯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规定。

14、电机车须采用合格的保险,销子、环子须用正规的。

第14篇 民用爆炸物品使用管理爆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第一条 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持现场秩序,上报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条 安全技术股: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负责核对伤亡人数、伤亡人员身份;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搜救、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及时测定事故现场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害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消除;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平时应做好调查与研究,当好领导参谋。

第三条 车辆运输股: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非救援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调配应急所需的车辆及驾驶员,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的安全运送工作。

第四条 综合股:负责联系医院,医护人员,急救车辆,准备急救器材;负责事故现伤员培护,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负责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准备、调度和落实工作。对撤离人员进行安置;配合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应急救援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对事故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和对外发布信息;

第五条 工程机械股:负责组织、参与事故救援工作,调配救援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确定设备的工作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负责电路、通讯等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按规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15篇 某煤尘爆炸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1.减尘。减尘措施是在采掘工作中减少煤尘的发生量,从而减少井下空气中的煤尘含量。这是防尘技术措施中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具体方法有煤层注水和向采面喷水预湿煤体。

2.降低浮尘和清除落尘。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基础上,定期清扫清洗沉积在巷道壁上和支架上的落尘,是防止煤尘再次飞扬形成煤尘爆炸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冲洗煤尘可由防尘洒水管理系统供水。

3.采用落煤地点自动喷水和回风巷喷水雾相结合,尽快减少空气中的煤尘。

4.正确合理地计算和分配风量,使各采掘工作面、硐室都有足够的风量,既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5.加强局扇管理和风筒的维修,防止风筒大量漏风,保证推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6.保证通风构筑物的质量和正确选择构筑物的位置,并加强支护管理,防止大量漏风。

7.煤层倾角大于12°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上行风。

有限空间常发生的5类事故和8项安全管理措施(15篇范文)

一、有限空间作业易发生的事故类型1、物体打击许多有限空间入口处往往设有作业平台,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其安全意识不强,监护人监护不到位,在传递工具或打开窨井盖、釜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事故信息

  • 工程项目部风险管理事故预防措施
  • 工程项目部风险管理事故预防措施86人关注

    工程项目部风险管理及事故预防1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流程图:2 危害识别主要采取的方法:危害源调查表法;专家会议法(由各专业工程师组成);现场观察法和面谈法;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