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 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 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2、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3、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竞争。
4、一、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昆明市规划建设有各类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省级工业园区6个(呈贡、安宁、海口、杨林、寻甸、东川),市级工业园区6个(晋宁、石林、宜良、富民、禄劝、官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市级特色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三级园区发展体系和格局。20xx年,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亿元(不含旅游度假区和官渡工业园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8%,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工业园区占全省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的比重达到60%。
5、十七年来,开发区先后进行了两期共1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目前开发区的土地存量已经很少,可出让地块大都是一些零散地块,根本无法承接大规模、高质量的投资。为加快xx新城建设,拓展xx开发区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开发三期。
6、一、__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__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准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招商,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7、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8、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9、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 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 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10、根据市教育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于2024年11月16日对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开发区教育的现状,着重就该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