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学校中层和行政干部培训会讲义:管理者素质

发布时间:2023-11-23 10:30:05 查看人数:61

学校中层和行政干部培训会讲义:管理者素质

学校中层和行政干部培训会讲义:管理者素质

学校培训讲义:谈管理者的素质

各位中层和行政干部,今天我们这个培训会,并不是临时动议的。召开这个培训会有三个原因,一是近期来我对学校的管理一直在思考,尤其在各部门越来越健全,三处两室、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全部建立,如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角色定位,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二是从我个人而言,我个人和学校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总是能够感受到“敬畏”和“后悔”的事情。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并且让每个中层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找好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每个完成好工作最重要的素质。我们自己来说,相对于成熟的学校,我们没有形成具有三小风格的管理特色,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还有很多依靠付出、苦干和态度去完成工作。三是我也确实能够发现日常工作中有些处室、有些工作的确出了问题,甚至是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或者说三年前确立起来的思路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发展,一个2000多人的大规模的学校。

建校三年我们依托新教育的发展,快速的确立了三小的理念、思路,并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但是接下来我们总是喊口号、做样子就不行了,还要扎实的深入下去,改变我们的学生。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指向的唯一的目标就是学生。不管是在争论“学生第一”还是“学生第二”,在校园中,所有的指向都应该是服务学生。这样的理念,所有的中层应该树立起来。

所以啊,今天说管理,先说管理者,也是为了为下一个学期的工作谋划做个铺垫。

1、管理者要做到“谋定而后动”。学校越大,领导职位越高,越不能做“一时兴起”的事情。“一时兴起”的事情往往缺少生命力。领导要学会谋定而后动,要充分策划,充分讨论,考虑到各方利益和各种影响。管理者要有谋的本事,也就是对一件事情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才能稳妥的推动。这需要历练。动指的是执行力。要持续不断地推动,并能校正方向。“谋定而后动”是领导者很重要的品质,尤其对于涉及到学校整体发展,比如文化建设、课程设置、人员安排、绩效工资等相关问题,更要充分做好谋得准备。

学校内部:我们的课程设置、校本化课程(阅读、综合实践、社团、经典诵读、晨诵、早读)、教师队伍分层管理、行政管理、物资管理等缺乏充分的谋划。原因有多种,比如主要管理着没有充足的经验、分项管理者没有意识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等。因为谋的不充分,所以感觉到我们很多工作的推进越来越慢,甚至停滞,甚至倒退。

很多工作,要先解决怎样谋的问题,并且要用智慧的方式来解决,谋的层次高低直接决定着动的效果如何。

2、管理者怎样处理“业务权力因素”和“行政权力因素”的关系。领导者的威望需要自己不断树立和积累,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业务权力因素和行政权力因素。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的部门,其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是树立权威的基础,如果自身的业务不过硬,还担任这一业务领域的领导工作,自然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和削弱。所以,领导要先做业务的领导,即自己所负责的范围内,情况了解,业务精湛。同时,岗位还赋予了行政权力,即所处的岗位具有一定的职责和责任,任务和要求,也就是集体给予的权利。这两种权利都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既要做自己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对上级要求、思想前沿、工作思路、目前状况等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说能“找得到理论,说得出思路,做得出样子,带得动队伍”,还要做行政策划和执行的高手,善于运用自己的行政权力,调动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

业务权力:要努力树立自己的业务权威形象,充分学习,不断进步。利用出去机会学,学以后反思。利用书本学,学以后应用。

行政权力:要学会充分利用行政资源,比如对上,主管领导,学校领导,教育局科室等,对下,自己的主管人员,室长、组长、年轻教师,业务骨干,经验丰富教师等等。

3、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权力因素,通过有效管理,达到目标结果,切忌亲力亲为。很多管理者,尤其是年轻的管理者,习惯于用“实干家”的思维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运用权力因素,达到有效调控的能力。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勤快人”,尤其对于学校来说,管理者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优秀教师,自然喜欢包打一线,把被管理者看成了学生。亲力亲为的管理者不能锻炼下属,自然不能形成有效地团队,要么大家都干一件事儿,到头来乱糟糟,要么很多事情没人管,到头来还得“牵头的”补窟窿,往往这时候的心态就是“伤心委屈加抱怨”。其实事情的源头还是在管理者,没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造成这样的现状,很多是因为管理者亲力亲为,没能为下属打造表演的舞台。

这样的问题容易发生在年轻的管理者、新近提拔的管理者、以及做事谨小慎微的管理者身上。比如举个例子。以项目为引领,就说课间操的例子。课间操的质量的高与低最为关键的因素取决于哪个层面?取决于体育教师持久的坚持,课间操持续的严要求,而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要指向于管理课间操的人。所以就要不断激发直接管理课间操的人的能力、措施和实施,而不是从校长、副校长、甚至主任想了多少办法,做了多少事儿。这样的话就不累。还比如校本课程质量的高低决定在哪儿?毫无疑问,在教师—教室层面。学校就要不断检查、评比和研讨。比如咋就不行呢?我上节示范课吧,这也起不到长久的作用。

4、管理者要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如何扬长避短,或者说逐步减少性格弱点带来的弊端和问题。本来人的性格是没有好与坏的,但是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却有适合不适合,却有性格与工作岗位是否融合的表现。每个人的性格弱点都有很多表现的形式,比如不善交际,不善沟通,比如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比如惰性当头,一拖再拖,比如缺乏敏感,缺乏预判等等,这样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克服起来却不容易。这就要求作为领导要能够审视和认识自己,要锻炼自己的“元认知”,对自己清楚地判断。比如自己了解到了某一方面的不足,要敢于克服困难,克服不足,努力去客服自己性格的弱点,越是不愿意去做的事儿,越要逼迫自己去完成。

人要有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比如思考问题浅显,总是在自己策划的工作推进中发现很多问题,然后就要用很多种措施来补救,或者半途而废。这样的问题如果从性格方面找原因应该如何应对?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凡事要反复斟酌,反复思考,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还有就是可以多问问周围的人,领导和同事,征求意见,不急于行动。还比如不愿意在群体中说明自己的观点,不愿意让别人屈从于自己的意志,在群体中影响力不够。这样的问题如果从性格方面找原因应该如何应对?要让自己勇于表达,勇于决断,勇于坚持。想办法通过改变,让自己变得活泼、关心、付出等。

5、管理者要找好关键,找准“七寸”。中学时代的政治书里告诉这样一个理念——牵牛要牵牛鼻子。智慧的管理者懂得在关键的时间做关键的事情。比如布置或者推动一项工作,无疑策划是关键,布置也是关键,总结更是关键。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对于过程的监控。日常太多的工作内容又不能让管理者每时每刻都关注事情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关键的时候做关键的事情。比如在事情出现滑坡或者松懈的关键期,用活动或会议促进,引起重视。比如在完成一件事情的团队中,哪些人是关键要素,哪些人需要单独叮嘱或沟通,哪些人是新加入团队的人等。这些关键的人也是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忙碌的管制者并不是智慧的管理者,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做关键的事情”,从而提高管理的高效。

比如:对于教学质量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推动的工程。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是需要教师在教室里用心,每一件事用心才能做好。我们有语数英教师近50人,这50人一学期要工作20周,100天,怎样管理和监控?在一学期中,哪些因素是关键?哪些人是关键?(学期初怎样说明,过程如何检测,期中、期末如何评价?积极性如何调动?新入职、新转段、新接班的是关键。)

6、管理者不能拉自己的队伍,但是又要拉自己的队伍。管理者切忌拉自己的队伍,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占山头,为了自己的小团体的利益互相倾轧,互相争斗,管理的队伍就不稳定,就不能形成工作的合力。但是如果管理者孑然一身,不和下属和员工亲近,没有自己知心的朋友,也没有感情的交流和交往,也会对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管理重要的还是做人的工作,就需要有情感的因素。因为有情感的润滑,枯燥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和有意义。所以,管理者也要有自己的队伍,让自己也能走到教师中间,让教师群体了解自己,给自己贯彻工作带来便利。

管理者如何为人?公正舍弃小我有正义感不能靠着拉拢自己的圈子去为人。管理者还要有敏感性。重要的会议不缺席,重要的场合不缺席。

7、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八小时以内,也要管理好自己的八小时以外。每个管理者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单纯从学校来讲,很多主任既有管理任务,又有教学任务,同时还有自己的专业发展。怎样处理好这么多的角色,学会弹钢琴呢?管理者第一角色是管理,因为管理出了问题影响的是更大的工作面,影响的是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所以,要在有限的八小时内抓住时间,去做管理者的事情。比如去听课,去看班级管理,去和老师交流,去参加教研活动,去分析学科教学,去观察班级文化,去发现管理出现的问题,去补救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关注班级、教师和学生,仅仅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就会丢掉本应该抓住的魂和根。同时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尤其在班容量大,差生比较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是比较困难的,更是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要处理好两者所用的精力和时间,让自己发挥最大的效能。八小时之外是休息时间,尽可能的多和家人相伴。但是如果八小时之外任何工作的事情也不去触及,就是失去对工作的思考。所以,八小时之外要挤时间、找时间,多学习,多思考,给工作“回味”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提几个建议。

一是减少外事活动,尤其是不必要的外事活动,拍着肩膀说些言不由衷的话的外事活动。

二是减少恋网、恋手机、恋电视剧的坏习惯。

三是给自己一个规划,学习、思考或者工作都要有个规划,从而带动你所负责的规划。

8、管理者要啃一些大部头的书,啃一些有内涵的书。读书是一种老土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管理者所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学习的浅薄往往造成了思想的浅薄和行动的无序。几年前,当我还不厌其烦的推崇和推荐伴随着新课改成长起来得教育专家的专著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读这些书带来的“危害”,但是随着近两年“教育家”们的积极“躁动”,出版的图书良莠不齐,为了利益变成了一种运动,这样的书读起来虽没有害处,但是浪费了时间。因此,管理者不能总停留在读案例、读故事的层面,要深入读一些大部头的书,教育专家的书,甚至是看起来有些难懂的书。不仅仅找共鸣,还要找引领。

再说我们自己,我们看的书可谓不少,买的书也不少。个人买、学校买,但是为什么不能形成我们的能力体系呢?读的书偏向实践层面,而且案例和故事多。总希望找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像中青班的培训,听节课就只想问题,而没有“要我变,我要变”,而是一种填鸭式的方法,缺乏理念为引领下的改变。

再分享几个小故事。

一是火车头和动车组的故事。

火车头的动力来自于哪儿?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动车组的故事来自于哪儿?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两者在管理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让每一个团队有工作的动力)

二、一妻子给老公定制度,晚上11点后回家就锁门!第一周很奏效,第二周老公毛病又犯了,老婆按照制度执行把门锁了。结果老公干脆不回家了。老婆郁闷,难道制度定错了?经过思考,妻子再与老公修定制度。11点不回家,我就开着门睡觉!老公大惊,从此11点之前准时回家。

(在建章立制中,制度遵守不在于强制,在于核心利益的驱动!)

三是三代牧羊的故事。

爷爷养了两只羊,用绳子一头拴好羊,另一头牵在自己的手上。

爸爸养了十只羊,用鞭子驱赶羊。

儿子养了百只羊,便修筑了围栏。

每个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是说明靠人管理,用限制和禁止的方式。二是制度的约束,不仅人看着,还要惩罚。三是有一定的规矩,但是在规矩里自由活动,解放了牧羊人的劳动力,而且仅仅用鞭子、绳子已经不能完成。)

三、几点感悟

1、一流的理念加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理念加一流的执行。

2、想明天的事儿早一点儿,涉及重大问题时的表态缓一点儿,事必躬亲的时候懒一点。(及早谋划,充分酝酿,强调责任)

3、管理者要学会拿捏欲望。

四、一个问题

学校建校三年了,三年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这三年的过往,有成功,有失败,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来判断和衡量,学校三年来取得成功和表现的不足是什么?如果说三年来,我们完成了整合任务,我们保持了稳定的局面,我们初步建立了一点儿管理脉络和思想体系,我们形成了初步的管理模式。我们以新教育实验为支点,搭建了思想的框架,初步建立起了课堂、德育活动、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等基本形式,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引领?什么是我们的抓手,我们应该怎样一步一步去实施?

分析自己的工作,过往的三年做了哪些主要的工作?接下来三年里,应该完成怎样的工作?

学校中层和行政干部培训会讲义:管理者素质

学校培训讲义:谈管理者的素质各位中层和行政干部,今天我们这个培训会,并不是临时动议的。召开这个培训会有三个原因,一是近期来我对学校的管理一直在思考,尤其在各部门越来越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学校中层信息